企业历程

企业历史始于近一个世纪前的1917年,彼时以克利缅特 叶夫列莫维奇 伏罗希洛夫命名的木把与木制品厂从普斯科夫迁至勒热夫。技术骨干团队由随设备迁移而来的拉脱维亚技工组成,另招募当地居民作为辅助劳动力。全厂仅100名员工及少量新增设备,规模初成。
1917
伏尔加河右岸正式投产"波罗的海木把与木制品厂"。
1918
艰难时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原料、燃料短缺,设备老化问题凸显。危机与复苏交替:生产低谷后迎来短暂回升,困境却周而复始。
1943
修复损毁的厂房设施。主厂房全面翻修,变电站升级,新设备陆续安装。在木把厂旧址上转型成立家具制造企业。
1943
厂内设立职业技术学校,培养木材加工行业青年专业人才。
1945
家具厂生产区引入冲压设备与金属切削机床。以家具厂为基础筹建机械制造厂。
1946
根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轻工业部长令,勒热夫市家具厂改制为"天顶"机械厂,通过特殊渠道配给生产设备。
1949
莫洛托夫州别列兹尼基市的彼得罗夫斯基工厂整体迁入,开始生产抗风路灯"7F-1"型。
1950
工厂实行经济核算制改革。资金到位后启动新项目:建设发电站、机修车间及两栋木质双户住宅。工厂新规划的高地厂区落成多座厂房。团队已经开始生产更复杂的产品——“伏尔加”和“勒热夫”缝纫机。
1957
依据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部长会议第1326号决议,"彼得罗夫斯基"工厂正式更名为勒热夫缝纫机制造厂。
1962
企业计划生产内燃机——"莫斯科"型船用舷外发动机。
1963
工厂更名为勒热夫机械制造厂,彼时员工规模已超5000人。该厂成为勒热夫市工业龙头。
1972
转型生产工业产品:汽车与拖拉机电气设备。由此正式定名**"勒热夫汽车拖拉机电气设备厂"(ATE-3)**,并入汽车工业部管理体系。
1992
完成私有化改革。这是该市首家私有化工厂,亦是特维尔州第二家改制企业。勒热夫ATE-3工厂更名为"Avtotraktornoye elektrooborudovaniye股份公司"。
1994
企业更名为"ELTRA开放型股份公司"。1996年更名为"ELTRA开放式股份公司"(全称:汽车与拖拉机电气设备公司)。
2000
ELTRA成为全市首家成功融入市场经济的企业。以ELTRA与莫斯科ATE-1工厂为核心,组建"汽车与发动机设备制造商联合体"(简称"PRAMO")。后续吸纳利霍斯拉夫尔散热器厂与斯塔夫罗沃电气设备厂加入联合体。战略联盟显著提升各成员生产实力。
2007
厂区内成立俄斯洛文尼亚合资企业"PRAMO-Iskra",专攻小型减速启动机制造。
2008
依托ELTRA产能成立"PRAMO-Elektro"法人实体,专注发电机产品线开发。产品矩阵大幅扩展,当前涵盖启动机、发电机、恒温器及挡风玻璃清洗器。
2013
将弗拉基米尔州斯塔夫罗沃汽车拖拉机设备厂的全套恒温器、雨刮及清洗系统生产线整体迁入。
勒热夫产发电机适配"卡玛斯"重卡及欧3、欧4标准车型。"乌阿斯-Patriot"**越野车搭载勒热夫制造启动机与发电机。
2014
ELTRA完成对"PRAMO-Elektro"生产资产的整合,同时全力推进既有设施升级为现代化工业园,为"ELTRA管理公司"、"PRAMO-Elektro"、"PRAMO"等内部租户及外部投资者创造发展空间。
2015
年度里程碑:成功研发八款新产品。最具突破性成果为帕夫洛夫斯克汽车厂定制发电机——以1.5千瓦发电机(型号3032-3071-10)替代原1千瓦机型。同步为Rostselmash研发新型联合收割机配套发电机(型号3152),并启动卡玛斯专用3千瓦发电机量产项目。
2016
2016年市场投放10款新型发电机升级版本。其中卡玛斯4542-20型发电机成为标杆产品。面向Avtodizel、TMZ及GAZ的发电机系列持续热销。
2017
因Elektron工厂关停,Dizel委托我司开发全系替代型发电机。此期间共完成20款农用机械及特种设备专用发电机的研发投产。
2020
启动卡玛斯发动机电加热器生产线。专为扎沃尔日耶发动机厂(Zavolzhskiy motornyy zavod)开发2千瓦特种发电机,适配乌阿斯系列车型,并推出多款船用发电机改型。